随 着全国网民数量刷新到3.84亿,中国普兴网络问政。如今 “E两会”、两会代表 “织围脖”等都成了网上的热搜词。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成了这次两会被关注的焦点。但是这种网络问政是“流行 时尚”还是舆情需要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网络问政是形式还是目的。
从形式上讲,把网络问政看做当下一种流行时尚并不为过。我国于1990年作为互联网上第72个国家登记注册了中国顶级域名"CN"。 自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 发展相当迅速。 根据CNNIC的统计, 自1997年起, 用户数大约每6个月增加一倍。 到2000年7月全国有1,690万人上网。而到了现在10年多的时间里,互联网网民已经达到了3.84亿。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一种时尚,而网络议政作为互联网应用的一种新形势,有报道称,进入到新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成为民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党和政府听取民意的重要途径。
关于网络问政,前有温家宝总理上网与网友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后有代表委员开博客、公布电子邮件,征集民情广纳民意。时下,又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大主流媒体认识到了微博的问政潜力,在微寒的早春围上一条“围脖”,向民众“嘘寒问暖”也正成为今年两会的新风景。
而且据相关报道,在人民网“有话两会说”专题网页中,截止3月3日,建议有8万3千多条,在搜狐网推出的调查中,截至3月2日晚上22点,已经有近20万人参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国际在线”的41个语种网站收到了5万余份有效调查回卷。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时尚受到了政府和人大代表,以及人民群众的热情追捧。“网络问政”把网络中的很多流行元素如“E两会”、“织围脖”等等发挥到极 致。所以网络问政无疑是时下一种时尚。但是徒有其表还是不行的,如果“网络问政”脱离了“问政”这个关键词,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那么这种时尚充其量也只 是一种作秀而已,那么它必将会被淘汰。
关于网络问政是不是舆情需要,这要看通过网络问政这种形式能不能发挥它“问政”的能力,在问政中发现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继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目前,出现几个比较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董事长严琦语出惊人:关闭所有社会网吧,政府办公共网吧;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工商联执委张晓梅准备了20条提案和建议:其中一条是建议“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央视名嘴倪萍建议国家立法监管“山寨文化”,她 的这个提案引起了广泛讨论。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备受关注,除了提案比较“雷”外,还因为这些是焦点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关于代表委员提案是否切合实际, 众说纷纭,这是符合网络时代潮流。不能因为网民的反对,就否定了代表的良苦用心。但是,建议代表最好听听来自互联网的声音。
除此之外,很多问题都通过“网络问政”被提了出来。比如针对“两会”热点权威调查显示,网友对“贫富差距”的关注热度排在最受关注问题第五位,其中 95%的网友认为,当前各行业收入差距非常大,61%的网友希望通过缩小贫富差距来提高收入分配公平度。通过这件事情表明网络问政除能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 的积极性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发现人们群众真正所关心的问题。但是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还要看以后的发展。
“网络问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无疑是一种新的问政形式。如果运用得当,把它变为一个民意聚集的舆论场,政府回应民意的平台,最终能够解决 社会民生发展中的真正问题,那么网络问政无疑是舆情需要,但是如果只追求形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那么“网络问政”就只是一场“作秀”而已。所以要认真对 待网络问政,关注这种形式下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