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投资者难忍亏损叫苦不迭时,一群产业大佬却兴奋异常。这种兴奋在5月份达到极致。
Wind统计显示,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市值由4月份的3.5亿元,突然暴增至5月份的32亿元,一举创2008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
大股东增持,代表产业资本开始认同二级市场价格,通常被视为市场逐渐见底的信号。2008年股指伴随着大规模的增持而实现反转,而如今A股市场能否重演?
“大盘的底部从来不是产业资本来构筑,决定因素是基本面和政策。”方正证券分析师王辉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政策还没有见底,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到底有多大拖累都很难判断,因此并不能说大盘已经见底,只能说处于底部区域。
既然难言见底,产业资本为何大举进军二级市场?
《投资者报》通过采访总结出了大股东增持的四大动因:目前股价便宜,买入股票和投资实业的收益差不多;提升形象,为增发配股做准备;市值考核的需要;战略控股要求。
增持潮不完全对应低点
今年大股东集中进场的时间,恰恰是大盘在急速下跌后跌势放缓,在底部震荡的过程。于是市场上不断出现A股已经见底的观点。
就《投资者报》采访的情况来看,券商分析师、私募等多位受访者并不认同增持潮是见底信号的判断。
“大股东增持行为,只是个别公司认为其价值被低估后进行的操作。”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分析师陈祥生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虽然上市公司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对公司情况更为了解,但是投资者不要盲目迷信这一指标。
陈提到,2008年10月份市场到了底部是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并不全是产业资本增持的结果,“当时有政策底,而如今宏观经济大势,以及政策走向对于大盘的影响均是负面多于正面。”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王辉还提出一个论证:从历史经验来看,产业资本出现增持潮和股市出现低点的时间不完全对应。
“2008年10~11月份大盘见底的阶段,很少看到产业资本的影子。”王辉说。
私募人士海富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哲也认为,产业资本以目前的规模进场,或许能把握住具体公司估值的低点,但对整个市场来说,判断底部已经到来还为时尚早。“如果盲目跟随产业资本大幅度加仓,小心被套。”
大股东增持四大动因
对于投资实业并关注长期收益的产业资本来说,增持股票不可能一时兴起。尽管在每一份增持公告里,原因都毫无例外地指向——股票低估,大股东看好未来价值,但细细分析,还是有很多出于其他目的。
“产业资本增持,最朴素的动因之一是二级市场股价便宜,增持股票和重置成本的收益差不多。”中金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陆步青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作为国内一家PE/VC企业的掌舵者,他清楚产业资本的欲望和野心。
所谓的重置成本,是指开办一家新工厂或新业务的投入。如果在二级市场上以相似成本购买股票,两者收益差不多,甚至更多,产业资本自然会倾向选择购入收益快捷的股票。
去年三季度,海螺水泥(17.57,0.65,3.84%)斥资14亿元增持巢东股份(7.04,0.03,0.43%)、冀东水泥(14.37,0.00,0.00%)、祁连山(13.13,-0.13,-0.98%)、福建水泥(7.04,0.10,1.44%)、华新水泥(17.00,0.00,0.00%)、江西水泥(6.87,0.05,0.73%)、同力水泥(10.58,-0.02,-0.19%)等7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持有股票,海螺水泥不仅获得市场份额的扩张,而且还享受了股价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
二级市场的股价变动对于大股东来说,没有太多利益上的纠结,但是股价太低,也会影响在二级市场上的形象。
“上市公司有了好的名声,下一步才能顺利地进行再融资,这也是大股东进行增持的重要原因之一。”王辉表示,对发布增持公告的公司进行分析后发现,有很多在计划或进行增发配股。
今年2月25日,瑞贝卡(9.25,-0.02,-0.22%)发 布公告,拟以10.59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定向发行不超过3000万~5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65亿元。不幸的是一个多月后, 股价跌到11元左右,接近增发价。为了保证增发案获得通过,3月27日,瑞贝卡大股东宣布以12.13元增持192万股,并承诺在一年内继续增持。
融资计划已经获得证监会批准的中国铝业(10.02,0.03,0.30%)和粤电力,由于增发势在必行,大股东也不得不用增持来提振股价。
产业资本增持的第三个原因是为了考核管理能力。陈祥生告诉记者,央企的一个考核指标就是市值考核法。总市值多少,是公司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成曾对增持股票特征做了一个研究,在历史上的增持高峰期间,大流通盘股票更容易被增持,而这背后的大股东往往都是国有资本。
公司增持还有第四个考虑:为了战略性控股。陆步青认为,如果股权比较分散,在股价过低的情况下,极易遭到恶意举牌,控股权不确定性会增大,因此股东方希望通过增持来稳固或获取控股权。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年底宝安系举牌深鸿基(5.01,-0.06,-1.18%),从一个“新面孔”快速成长为大股东,原大股东不得不退居二线。
产业资本尚未主导市场
在产业资本大举进场的同时,金融资本并没有跟随。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在5月份继续减仓,对于后市仍充满疑虑。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显示,5月份,偏股型基金仓位急降5个百分点,平均仓位为78.44%,接近去年最低点的仓位水平。
陈祥生指出,这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对决,对A股市场走向有巨大的影响。谁来主导资本市场的定价,将是决定未来股市走向的关键。
在陈看来,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产业资本在资本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大,其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过去,股票定价主要是公募基金的市盈率思维法,如今,产业资本关注成长性、回报率等指标的投资思维方式开始盛行。
而在王辉看来,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资本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但目前部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二级市场上的博弈还不能完全影响市场走向,而且它们对金融市场的熟悉程度和运作手法都不如金融资本。
“产业资本主要以个案为主,难以形成热点板块,金融资本对大盘走势的影响力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对投资者来说,金融资本对市场的谨慎判断还是有借鉴意义。”王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