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报道,在全球多地都出现了节日期间短信发送量下滑的现象,圣诞前夜,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短信发送量都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在芬兰、荷兰、菲律宾、中国香港,消费者正在逐渐从短信向社交媒体、电子邮件、IP信息系统转移。
如果仅从历年春节期间全国短信的发送量来看,似乎仍是一派盛世光景,从2003年到2010年的总量依次为:70、98、110、126、152、170、190、230亿条,传统短信业务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但如果仔细分析近两年的数据,就会发现短信业务增长乏力。在2007年,人均短信发送量达到1180条的高峰,随后逐年下滑至2010年的1027条,这意味着虽然短信发送总量上升,而人们发送短信的热情却在不断降温。
过去运营商曾担心QQ、MSN的移动IM会威胁传统短信,而随后出现的Kik Messenger之类的跨平台聊天软件,表现出比IM更大的“威力”。在IM上的联系人和手机通讯录上的联系人往往是两个圈子——“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的交际圈。而Kik Messenger则基于手机通讯录生成联系人目录,让虚拟的社交网络直接与现实生活圈重合。
当Kik Messenger大获成功后,国内的软件商迅速跟进,各种“信”(个信、微信、友信等)和各种“聊”(米聊、速聊等)纷纷冒了出来。这些软件都和Kik类似,使用双方只需要安装软件,即可让手机通讯录生成好友名单。而与短信和IM不同的是,你可以通过软件给好友语音留言,可以发送动态图片,可以在线语音聊天,也可以发送表情和视频……各种丰富的应用,让这些软件迅速聚集了大批用户。
正如《福布斯》所言,在一些最迷恋短信的国家和地区,短信服务率先经历了高速下滑。消费者对于他们已使用15年的服务所具备的忠诚度,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高。
现在中国短信业务整体看来依然繁荣,一方面中国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同时用户的使用习惯更改非一朝一夕之事;另一方面,中国还有大批对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还比较陌生的用户。不过,运营商们可以未雨绸缪了,正如最初手机取代固话一样,短信的“黄金时代”已经或正在成为过去式,逐渐将传统短信业务的价值向数据业务转移,同时维护短信业务的平稳增长和应用开发,才算是互联网时代的“王道”。